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弘揚師道的心理分析

弘揚師道的心理分析
分享來自:敬祐老師的網誌

教育的發展,必賴教師的推展。自古以來,教師肩負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使命,非有豐富或專門的學識,無法授其業、解其惑;非有端正的品德,不能傳其道。故人們讚之地位崇高,寄之無限敬仰。對這份讚譽與敬仰,仔細剖析,發現在學生心理方面呈現數種因素。茲敘述以後:

一、報恩思想
  人類異與其他動物之一,就是人家對我好,我就對他好。這是人類善性的發揮,有著支配行為趨善的強大力量。為師者,是在幫助學生正常生長,發揮人性,完成人格,其恩不能說不高,其情不能說不深。學生對老師造就之恩,必生感激,對授藝之情,必圖報答;於是在言論上,歌頌師道;在行為表現上,尊敬師長,恪遵師訓。
  傳道的目標之一,在於恢復人之善性,實行仁愛之道,增加報恩的意識,實踐恩情的報答;學校的道德教育負有此傳道的任務。故道德教育實行愈徹底,報恩思想愈濃厚,學生愈能尊師重道。
  
二、崇拜的心理
  人格的型式,有賴學習,學習有賴模仿,模仿常選擇崇拜的對象;對崇拜的對象,必全力模仿。這是學習、模仿、崇拜三者互相的關係。
  模仿是人的天性,是學習的基礎;而崇拜則是個體內在積極學習的情操,與外在認同對象理想化,標準化的結合。這是崇拜的行為,超越學習,涵蓋模仿之處。
  模仿其崇拜的對象,幼兒時常是父母,求學時常是老師。學生即使是離開了學校,而對崇拜老師的形象,認同其理想及標準,還是常在腦海;縱使老師不在身邊教誨,而心中的典範、崇拜的感情,還是一直在左右其思想,一直在支配其行為,一直在提供模仿學習。
  教師幫助學生培養崇高的理想,建立完整的人格,對學生有很強的感召力。再加上教師本身豐富的學識、崇高的人格、愛心的表現、地位的清高,師生教與學的關係、長時間的相處,都是造成崇拜老師的基本因素。教師若能好好發揮這些基本因素,就能使學生努力維護師道的尊嚴,認真保護崇拜者的完美。
  
三、依賴與需要
  學生必須仰賴老師的指導、鼓勵、愛護,才能完成學習,並正常地成長。沒有老師的指導,心理會有這樣的感覺;學習困難、壞行為難以抑止、努力沒有目標、缺乏精神的鼓舞力量。這種成長中的依賴與需要,是邁向成熟的必然現象,能使學習者不辭辛勞,聽從指導,接受教誨,以滿足其依賴心理,以獲取發展的需要,以達自我實現的目標。

四、敬愛與感激的情感
  老師的教導,像一盞明燈,指引奮鬥向前,幫助領悟真理;像父母,給予關心愛護;像朋友,幫助解決困難;像法官,審判違規,督促改變行為;像褓母,注意生活;像偵探,尋找失物。這種多面而深刻的關係與恩德,使學生對老師產生無限敬愛與感激的情感,使師道的偉大受到不停的歌頌。

五、習慣行為的導向
  教育家說:「人格的完成,以良好的習慣為起點,以崇高的理想為歸宿。」可見我們人格或行為的趨向,許多地方是習慣所左右。一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或可為而不為之的行為,常常是表示難以擺脫習慣的羈絆,或範疇所致。壞習慣有控制以後行為趨向的力量,好習慣亦是如此。一向尊師慣了,就不容易侮辱師長;幼時一直表現重道的行為,長大後常能維持如此。不過,這不是絕對的,若有其他因素干擾的產生,情況就不同了。努力發現這些干擾的因素,是改進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

六、權威與效果
  人們對支配事物的本領,統馭人群的力量,常感到很有興趣。對於富有這樣本領及力量的人,常投於敬畏、欽佩、羡慕的眼光。人類一踏入團體生活的圈子裡,就有這種心理現象的產生。故學生進入學校,常懾服於老師管教的威嚴,敬畏老師賦有獎賞、懲罰的權力,因而表現順從指示,願意接受指導,不敢妄為。所以古人說:「師嚴而後道嚴,道嚴而後民知敬學。」

七、價值觀的影響
  我們努力做一件事,或尊敬某些人,常是感於有做些事的必要,或感於有尊敬此人的價值。這種價值的判斷:有的以個人的利益為重,有的以團體的利益為先;有的停留於近利的層面,有的能發揮至較遠的境界;有的重視學問,有的敬仰人格,有的很在乎社會的評價。因價值感的不同,對師道的表現亦有異。這個人若取近利的話,則在求學時,老師對他有很大的益處,因而可能必恭必敬;出了校門,認為老師已失去幫助他的價值,也許因而對老師的態度就冷漠起來。這個人若以學問的多少來評估價值的話,在校時,感於老師的學問深不可測,因而敬畏;長大後,自己的知識豐富,認為老師還比不上自己呢!這時可能對師道敬愛的程度就減低了。這個人若感於老師人格的感化,傳道授業的恩情,使自己一生受用不盡,感於老師指導的價值高過一切,就會不分何時何地,都能全心全力尊師重道。

以上幾點,著重於人性的本質,及學生內心的現象論述。,行為的表現方式或許會改變,而人性善良的本質是與生俱存的。可以一時被迫隱藏,不能永久被消除。因此,弘揚師道的原則,在於發揮人性善良的本質,使被蒙蔽的良知、良能發放光芒。

  無疑的,現在經濟突飛,社會結構改變,物質文明超越精神建設的效果,以致形成:現實主義沖淡了報恩思想;追求感官的享受,而忽略了對品德高潔者的崇拜;批判物質的價值,勝過精神的力量。如此,師道的弘揚難免會受到衝擊。

  是以,教師需不斷的充實自己,以身作則,負責盡職,以贏得學生的敬愛,及崇拜的感情;不斷的替學生的學習著想、盡力,以激發學生感激、報恩的思想;不斷的培育學生健全的價值觀,以確立遠大的理想,以及體認學習的價值:不斷的指導學生實踐道德規範,培養良好的習慣,以完成人格。這些,能不是弘揚師道的主要、根本途徑?

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

2015.05.13-雙和區永平國小年金議題講座

謝謝永平國小理事長美玲老師安排了一個舒適的環境,讓我們在星期三下午一起跟永平小的夥伴分享年金改革的趨勢,也讓夥伴們了解這已經不是跟準退休教師才有關係,而是不論新進或資深的教師都將會受到影響,所以每位夥伴都需要知道整個年金議題的動向。







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

學生行為問題的辨識與輔導-人際關係不良

學生行為問題的辨識與輔導
人際關係不良
行為層次
可能之線索表徵
層次一:
    生活在自我世界裡,失去人際關係學習機會。
1.沉默寡言,很少與同學交談。
2.面對陌生人會退縮。
說話緊張,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
3.獨來獨往,少有朋友。
層次二:
    自我意識強烈,堅持己念,不願合群,易與人產生誤會和爭論。
1.朋友不多。
2.遭人排擠。
3.意見特別多。
4.任何事情常抱持懷疑的態度。
5.喜好爭辯,常與人針鋒相對。
6.常挑剔別人意見或被別人挑剔。
7.經常與人相見形同陌路,不點頭也不打招呼。
層次三:
    出言不遜,行為偏激,人際間不協調,偶有衝突事件發生。
1.言行偏激,態度傲慢。
2.不服管教,頂撞師長。
3.耍老大,欺負弱小。


可能原因分析
輔導策略
1.缺乏人際交往能力,不知如何應對。
2.自我封閉,不愛說話。
3.自信心不足。
4.不喜歡與人打交道。
1.從活動中刻意的教導學生人際交往的良好方式。
2.對學生進行自我肯定訓練。
3.安排同學主動的與他接近。
4.透過「小組討論」方式,鼓勵學生發表意見,表達看法。
5.培養興趣,結交朋友,擴展人際關係。
1.以較自我中心思考形式,與同儕互動時,易導致自私自利,不易與人妥協。
2.不善於表達意思,缺乏溝通技巧。
3.主觀意識強烈,強詞奪理。
1.實施個別輔導,促使學生開放自己,接納他人。
2.落實自治活動,培養領導的能力,學習服從的態度。
3.培養民主風度,尊重他人看法,接納不同意見。
4.設計活動,讓學生學習溝通技巧。
5.輔導學生提出建設性意見,減少負面批評。
6.輔導以理性溫和的言詞代替辯論。
1.人格發展較不健全:
1)有強烈的自我中心傾向。
2)衝動易怒,缺乏同情心。
2.以抗拒權威當作英雄主義的表現,並以之作為肯定自我的方式。
3.自尊心受到傷害,挫折忍受能力低。
4.疑似精神疾病。
1.培養學生發展出健全人格:
1)落實生活倫理教育及公民道德教育,培養知善群的美德。
2)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學習守法、服務的生活態度。
3)教導學生學習良好的人際互動方法,學會互相尊重、互相幫忙。
2.採用人性化的行為規範準則,以理性民主的態度來指導學生。
3.提供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從成功的經驗中獲得自我肯定。
4.請輔導老師或校外資源協助了解學生真正問題或聯絡心理輔導機構、心理醫師協助醫療。

2015年5月2日 星期六

2015.05.02-從亮點學校分享談數學教師社群的互動與成長

我們數學輔導團的亮點基地計畫在師大做一個分享,在這個分享的過程中,我結識了來自各個不同縣市的教育夥伴,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所以我真的很幸運可以與這麼多學問廣博、見識豐富淵博的夥伴做朋友,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2015年5月1日 星期五

2015.05.01-新北市國教輔導團國中數學小組雙和區分區教學公開演示(積穗國中)

今天到了積穗國中進行教學公開演示,感謝三位團員夥伴政憲、振福、憶辰老師的支援與打氣,再加上積穗國中鄭建立校長全程並率領全校數學領域老師的熱情參與,讓我感受到我們教育現場老師們都是積極投入的,透過說課、觀課、議課三個階段針對學生-學習策略、教材-學習內容、教師(教學)-學習經驗的深入、細心、敏察的關照、思考及反省,其中有學習、有思考、有實踐、有對話、有省思、有修正,構築成一個動態的成長歷程,也是幫助我立定腳跟再出發的重要礎石。總而言之,謝謝大家的回饋~~